研考人員真的什麼都得做,像下面這篇大甲文昌祠的介紹是為了文昌祠從縣政府手中撥交給鎮公所而作,參考了好幾篇文章才寫成,雖然我文筆不佳,但也沒辦法啦,人力有限,只好將就點用囉。現在沒照片,以後有再補上好了。

文昌祠於民國七十九年列為三級古蹟至九十一年整修完成,整修的文昌祠讓人感覺幽靜莊嚴,庭中草木青蔥,建築物更是古色古香,殿中一些神像都是以粘土著漆而成的百年作品,珍貴非常,實為遊客拜訪大甲時的參觀指標,以下就文昌祠的歷史及其中文物概略介紹,以提醒大家參訪時的重點。


大甲鎮位處臺中縣西北部,大安溪、大甲溪流經其間,自清朝以降,即為臺灣中部的重要城鎮,人口聚集、車馬輻輳,鎮民在衣食飽足後,乃轉向智識之追求,於是有文昌祠興建之念,在鄉紳謝耀炎捐地、王俊捐木材、林鳳儀出資等贊助下,文昌祠在光緒十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落成,為三開二進兩廊兩護室的四合院建築。文昌祠所扮演的角色?年代的轉變而不同,清領時期,文昌祠曾為義塾,乃作育英才之地,亦提供當時秀才及舉人應考休息及等待放榜時傳佳音之所,日治時代,文昌祠曾有日軍駐紮,志賀哲太郎亦曾於文昌祠內教習漢文,光復後,文昌祠安置了保警大隊及榮民,到民國七十三年榮民才全部搬離此地,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內政部指定文昌祠為三級古蹟,使文昌祠成為地方開拓史的重要建築物。


文昌祠供奉之主神為文昌帝君及至聖先師孔子,參拜者應取六炷清香,先祭拜孔子後插香三炷,再從右側繞到後邊拜文昌帝君,從左側出來祭拜韓愈等六位先賢的神主牌,最後將三炷清香插入天井的文昌帝君香爐。根據記載,祠中還曾供奉 了五位文昌帝君,分別是張亞子(梓橦帝君)、呂洞賓(孚佑帝君)、關雲長(文衡帝君)、朱熹(朱衣帝君)及魁星(魁斗帝君),然此五尊神像在疏於管理下,已全告遺失。殿中另有「天聾」、「地啞」神像,傳說此二者乃負責登錄及收藏文人祿運功名簿冊,事關世間學子功名前途,故天聾能言不能知,地啞能知不能言,蓋保密之設也。除神像外,殿中文物尚有扁額、對聯、功德祿位等,兩個巨大的扁額分別寫著「文明氣象」及「人物衡權」,與對聯「文明氣象通三界、昌盛權衡達九霄」相互輝映,隱指教化之重要,功德祿位所供奉者多為建祠時出力之人及古聖賢。此外樑柱上彩繪亦具藝術價值,仍出自名家郭新林手繪,內容為「四聘」的「渭水訪賢」及「三顧茅廬」故事,描述讀書人應有的風骨。文昌祠三川殿外右側有「聖蹟亭」一座,又稱「惜字亭」、「敬字亭」,有別於一般廟宇之金亭,乃專為焚燒聖跡而設立,昔日學子敬惜文字,有字之紙收集後於聖蹟亭焚化,再挑到海邊化掉,其側另設白鐵製金亭,以供香客焚燒金帛。


文昌祠已於農曆年前(民國九十六年二月)由大甲鎮公所接管,公所除設置專人維護環境及處理事務外,亦設置光明燈供民眾祈福,民眾可多加利用。維護古蹟誠屬不易,百年的文物可能因一時的不小心而毀於一旦,公所除了盡力維護外,亦希望參訪者能多珍惜古物,重視文化資產,讓文昌祠重現昔日風釆,再立文教新典範。

ps.最後,這篇文章沒錄用,嗚....只好拿到版上來,免得白寫 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ck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